时间:2024-12-25 来源:网络 人气:
电力系统,这个看似庞大而神秘的领域,正随着时代的步伐,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当你在夜晚点亮灯光,享受着舒适的空调,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电力系统的辛勤付出。那么,未来的电力系统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焦点。在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6亿千瓦和2.8亿千瓦。
新能源的崛起,不仅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将在电力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了关键。这时,储能技术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时储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其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寿命不低于20年,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长时储能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当前储能设备的配储时长多为2小时,但这种配置方式对于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来说并不理想。因此,延长配储时长,如4小时、8小时等,正在成为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
储能技术的突破,将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助力新能源消纳,推动电力系统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信息通信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电力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学术会议暨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年会上,IEEE PES PSCCSTC主席王继业表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通信新需求,未来电力通信网络将呈现多元主体泛在互联、平台化服务和多种网络融合新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将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预测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电力装备是电力系统的“骨骼”,其创新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正朝着清洁低碳、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例如,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军在2024年电力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学术会议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煤电作为重要的调节性、支撑性供应电源,将通过掺烧包括氢、氨、生物质等燃料,以及采用超临界循环发电和CCUS技术,实现清洁低碳发电。
此外,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气、煤等稳定可控电源与各类储能将三分天下、互为补充。东方电气集团已在此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自主研制的适应沙戈荒环境的10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即将投运,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已投运,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也已下线。
电力装备的创新,将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新能源的崛起、储能技术的突破、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以及电力装备的创新,共同推动着电力系统向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神秘而充满活力的领域,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